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榜样•力量 | 张明亮:专啃“硬骨头”的铸造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航空铸造公司厂房里,热浪裹着金属气息扑面而来。在镁合金铸造生产现场,高温熔炉与炙热铸件持续散发热气,让本就闷热的空气更添几分灼人。

  张明亮戴着厚厚的防护手套,专注地检查刚脱模的铸件,豆大的汗珠从额前滑落……这样的场景在张明亮身上重复了17个年头。从青涩新人到特级技能专家,张明亮手掌的层层老茧里藏着岁月痕迹,更沉淀出识别铸件缺陷的老道经验和对制造环节精益求精的执着坚守。

  同事眼中的张明亮,积极、乐观、有担当,总是奔走在生产现场一线、冲锋在攻关前沿。一次,一种结构复杂的镁合金铸件频现表面砂坑缺陷,严重影响产品合格率,成了工区里的“棘手”铸件。得知情况后,张明亮心想:我是党员,也是技术骨干,这事儿我必须管。他主动请缨,扛起了攻克砂坑难题的责任。

  为了有效解决问题,张明亮快速组建了一支由操作者、工艺员、检验员、专家、领导组成的攻坚团队。大家各展所长,复查过程、梳理数据、分类缺陷……张明亮整合多方信息,结合多年经验,精准定位问题根源:砂芯强度不足,铸件在合金液长时间冲击下发生掉砂,最终在铸件表面形成砂坑。

  症结已找到,挑战接踵而至。张明亮带领团队逐一排查砂芯,逐步将问题锁定在特定类型上。然而,如何解决仍是横亘在前的难关。

  凭借多年扎根一线的实战经验,张明亮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想——拆分砂芯结构。方案初提,遭到质疑:太冒风险,成功率低。但他并未退缩,坚持要试一试。随着数学模型对拆分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结果竟与张明亮的预判相差无几,方案的可行性得到有力印证。

  进入试验阶段,张明亮在生产现场连续蹲守8小时,密切跟踪铸件状态,收集第一手数据。当确认砂坑问题被解决时,他悬着的心终于落定。然而,就在大家为攻关成功而欢欣时,张明亮已将目光投向更高目标——进一步提升该铸件表面质量。他牵头制定操作标准作业手册、设计专属记录表、系统分析比对数据……经过半年的持续摸索,成果令人振奋:该铸件合格率提升25%,节约成本约100万元。

  这仅是张明亮众多技术攻关的一个缩影。他总能以敏锐的洞察力锁定关键症结,以突破常规的思维打开新局面。

  除了解决难题,他还持续推动各类改进项目,无论大小,都倾注精力。2025年,他牵头、参与“精益东安”项目4项,班组级改善累计35项,覆盖降本、提质、增效等多个方面。其中不乏“小改进”,可就是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正逐步汇聚成为提质增效的“密码”。强质量、查隐患、定措施,张明亮以主动担当践行质量守护者的使命,将党员的初心融入岗位实践,为夯实航空铸造公司发展基础、为“决胜‘十四五’、铸强‘中国心’”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深耕技术、攻克难题是张明亮的执着追求,而将“真本事”传承下去,同样是他心中的重任。在生产现场,总能看到他带着徒弟穿梭在各工序之间,将枯燥的理论融入实战讲解,以亲身示范代替刻板说教,手把手助力年轻人成长为业务骨干。

  “搞技术,得专啃‘硬骨头’。”这句话,张明亮常挂在嘴边,而他,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