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程序是否可以优化一下呢?”“还有这里,我觉得可以更换刀具进行加工。”……已经到了下班时间, 521车间党支部的党员们仍然在召开RCCA会议,如火如荼地讨论着如何提高产品质量。
2016年,随着公司科研生产任务的较大幅度增长,521车间的任务量也比2015年增长了40%以上,创了历年新高。车间党支部以“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为己任,用3个提高质量的“大招”形成“组合拳”,确保了产品的保质保量交付。
筑牢思想根基 深植质量之根
“对我来说,看到‘报废零件信息卡’触动最大了。以前如果报废了一件产品,对它的价值没有太大的概念,但是‘报废零件信息卡’会用生活中的等价物品进行对比,比如车间加工的一件产品如果报废了,就相当于损失了一台苹果一体机,这样一对比,就会让人感到更加心疼,所以我们都在千方百计地保证产品质量。”党员小方如是说。
支部坚信,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职工的思想意识提高了,产品质量也会得到提高。制作“报废零件信息卡”就是支部为提高职工思想意识开出的一剂“良方”。
支部还采取了“以身边事激励身边人”的措施,将近期发生在职工身边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整理,做成了质量警示视板。车间领导也结合典型案例讲授了质量形势任务专题党课,提醒大家“质量是红线,万万不可碰”。
为了让质量意识进一步深植到职工心中,支部开展了争做“质量信得过党员”活动,从产品加工、技术革新、质量堵漏、程序改进、精益项目以及合理化建议等方面进行月度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支部提出了将超差视作报废、厂内质量问题视为厂外质量问题处理的工作要求。
此外,支部还组织了“十佳质量箴言”评选、“在我手中如何避免产品低级缺陷”大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筑牢了思想根基。
坚持持续改进 茂盛质量之叶
“最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现场问题的解决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就连夜班时加工出现了问题,也有技术‘大拿’第一时间解决。”一线职工小王兴奋地说。
产品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质量问题的快速、高效解决。为了提高夜间质量问题的处理速度和效率,技术水平过硬的党员们主动担责,排好值班表,确保每天夜间都有至少1名“大咖”在现场处理问题,为产品质量的提高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支部还多次组织了头脑风暴,由大家共同发现科研生产各项工作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并集中力量寻找解决办法;积极参与RCCA质量分析会献计献策;同时,结合过程规范性清查工作,将加工过程中的不完善、易造成风险的部分进行了清查和处理。
由于装配间的分解和装配工作在同一个区域内完成,使破损零件与新零件有混装的可能。为了从源头控制装配质量,支部组织广大党员对装配间进行了升级改造,将修理产品的分解区和装配区用隔断分离,定制了新型装配台案,实现了装配工具形迹化,装配流程可视化,装配错误警示化,装配操作标准化,大大减小了产品装配质量风险。
依托技术创新 浇灌质量之花
叶轮加工问题是个“老顽固”,已经困扰了车间很久了。它的加工要求较高,可产品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支部组织成立了攻坚团队,不断改进加工方法,同时一遍遍地进行试验,最终使产品的一次加工合格率提高了约35%,刀具损耗也减少了近三分之一,还填补了公司叶轮加工的技术空白。
类似这样的尝试,他们进行过多次。支部组织大家依托于“精益东安”项目,不断提升质量、增加效益,全年累计完成了“精益东安”项目35项,其中3项为公司级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叶轮试车叶片折断等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车间广大党员借力于数控增效,全年完成230道工序的数控化工作,实现了多个零件由手工加工向数控转化的过程。在高温合金材料加工、高精度孔加工、大直径半环加工、精密尺寸以车代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通过3个“大招”的运用,521车间党支部的党员们质量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进度均得到了有效提升,车间 党支部被中国航发授予“质量放心党支部”荣誉称号。质量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521车间党支部将继续秉承“严谨、高效、团结、创新”的精神,助力产品质量持续稳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