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东安文化
   
 
  东安文化
 
【岁月如歌】同心协力促生产
加入时间:2020/8/25 来源:admin 访问量:2033

  工厂的干部职工在建厂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基本掌握了航空发动机的修理技术,能够顺利完成发动机的修理任务,这不仅有中央和地方的关心、支持和坚强领导,同时也是广大职工艰苦努力的结果。


  参加工厂建设的全体人员,都直接或间接感受过没有自己空军的苦头,又看到他国凭借空中优势侵犯我国主权,无不义愤填膺,深感迅速掌握技术的重要,把修理好发动机支援前线、打击侵略者作为自己的神圣义务。同时,大家又对能参加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感到无比光荣。


  工厂的领导都是在地方和军队久经锻炼的指挥人员,他们在头绪纷繁、任务紧迫的情况下,同职工们劳动在一起,学习、生活在一起,几乎天天都工作到午夜,不少人晚上就睡在办公室。就这样,边干边学,熟悉了许多原来不懂的东西,使工厂各项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轨。


  工程技术人员不论是解放前毕业的,还是从国外学习归来的,或是刚分配到航空工业战线的大学生,都为有机会奉献祖国的航空工业而兴奋。大家全力以赴,在建厂、掌握修理技术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吸收苏联的技术和经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职工们都积极主动、想方设法自己解决。金仁荣等技术人员及时试制成功了汽缸头硬模铸件;工人李绪文改进车刀和装卡方法,大大提高了汽缸头的加工质量和效率,克服了修理中汽缸供应不足的薄弱环节,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1950年下半年,广大职工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口号的鼓舞下,开展生产立功活动,白天生产,晚上为志愿军战士炒面,劳动热情极为高涨。当时领导干部最困难的是动员职工休息,而职工最大的心思是如何巧妙地避开领导的“干涉”多干些工作。他们经常在白天下班时留下一个窗户不关,夜间从窗户跳进厂房继续生产……


  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使全厂上下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隐私政策  东安留言板
版权所有: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黑ICP备07002972号
品牌网站建设:美景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