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国航发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携手打造国之重器,共同助推制造强国、航空强国建设。中国航发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建国,总会计师、党组成员唐斌,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向巧,哈工大校长周玉、常务副校长韩杰才、副校长曹喜滨、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谭久彬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深入合作,聚力航空发动机技术攻关,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中国航发所属单位与哈工大航空研究院和相关学院联合围绕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方面协同开展前瞻性、战略性技术研究,形成支撑我国航空发动机快速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推动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深入探索工程硕士、工程博士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建立招生、培养和就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在签约仪式上,曹建国全面回顾了中国航发与哈工大紧密合作的历程,介绍了中国航发肩负的重要使命,提出了双方深化全方位合作的总体思路。他表示,走过百年发展历程的哈工大办学实力雄厚,为国家航空航天领域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希望校企双方以此次签约为新的起点,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力量,着力在建立定期交流长效机制、共建实验室和创新中心、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培养输送国家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等方面深化合作,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周玉介绍了哈工大近年来围绕航空领域加强战略布局,特别是在航空发动机研制方面取得的进展。他表示,中国航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任务艰巨、使命重大。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推动航空强国建设,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不懈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哈工大与中国航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可以说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希望双方在推动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上下功夫,在深化产学研合作和促进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在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的征途上攻坚克难,不断作出新的成绩。
多年来,中国航发13家直属单位与哈工大深度合作,在发动机设计、材料、制造、试验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航发商发、哈轴、涡轮院、黎阳、航材院、黎明等多家单位与哈工大建立了多个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在校期间,曹建国一行参观了哈工大博物馆和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听取了相关负责人有关情况介绍。集团总部及直属单位相关领导参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