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进位于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会立刻展现在你的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这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了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而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端着枪说道:“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此刻隆化还没有解放,怎样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的,你去吧,但是千万要注意隐蔽啊。”董存瑞紧握拳头说道:“放心吧,不完成任务我就不回来了!”
董存瑞拿起了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那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但是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微一停,他就飞似地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朝他集中打了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然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边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里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样办啊?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角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一般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被一块块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立刻把暗堡炸掉,否则会有更多的战友倒下的,也会影响到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后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一般。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暗堡被炸得粉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