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个为我们抵挡风雨的大树、一把雨伞、一张回程的车票、一句温馨的问候和一份永不凋零的寄托与牵挂……
梦里常常有个带壁柜的小房间,楼道逼仄、狭窄,一家老小住在一个屋檐下。上世纪60 年代初期,父辈为了响应国家支援东北建设的号召,拎上行囊来到了东安厂当上了试车检验员。当年,试车台的环境相当恶劣,发动机试车的噪声传遍了厂子和家属区,而且常常是倒班生产,起五更爬半夜地工作,工人们回到家里每天都是头枕着“轰鸣”声入睡。那时,周末不休息,加班工作是常有的事情儿,但大家不叫苦、不喊累,没有丝毫的怨言。最叫人头疼的是工房里的老鼠洞多,为了防止鼠疫的传染,大家都从自家拿来鼠夹子,下好老鼠药……那时候日子虽然穷,却知足感恩,乐观向上。
童年时,经济匮乏,我和弟弟们嬉戏的是捉迷藏、踢口袋、跳皮筋……不过最难忘的还是那一年父亲“破天荒”地休息一个周末,带着我和弟弟去工厂的俱乐部操场看露天电影。大人们扛着长条板凳拽着孩子们,一拨又一拨的,络绎不绝,还不到放映时间,大操场里早已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电影终于开演了,放映的是《小兵张嘎》。数百双眼睛专注地盯着银幕,看得津津有味儿,不时爆发出热烈的“叫好”声,这里盛满了童年的情趣。
成年后,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在那个上大学如过“独木桥”的年代走入了大学的校门。多少次,我拎起行囊行色匆匆地踏上离家的路,一句“妈,我走了”头也不回地奔出了家门。可知母亲满脸笑容下堆砌的是数不尽的离别忧伤……直到有一天临行前,我轻轻地亲在母亲的脸颊上,两行热泪踱出了她的眼眶,我才知道每次出远门的时候她有多少的不舍、多少的牵挂。
毕业后,追寻着父亲的脚步,我分配到了父亲曾经工作过的车间当实习生。记得刚上班那年,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阴影如影随形。那一年的“十一”,父亲用自己积攒了几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当我轻盈地骑上,车筐里掉落一张贺卡,贺卡上面凸显着一座巍峨的高山,山脚下一块巨石,一个瘦弱的身影,在用力地把那块石头往山顶推,贺卡上写着五个字:坚持!别放弃!没有署名。那五个字和贺卡的背景画一下子震撼了我,让我知道选择一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只有不放弃才能成功。也是这样的一次人生转折,让我在东安找到了施展的舞台。
人生其实也是一次更长途的旅行,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就越强大,你的获得就越丰硕。旅程中,那绵绵不断的家的浓浓亲情 一直都在温暖着我的心……
|